高密市的民風屬齊俗范圍,其特點深沉、豪放、闊達、文明。既有東北的俠義之風,也有中原人的穩健深沉,還不乏南方人的明快、機智。但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,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,民情繁雜,民俗差異大,從而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。春節,俗稱過年。臘八過后,人們擇"吉日"大掃除,粉刷墻壁,洗澡理發,做新衣,以示辭舊迎新。家家做饅頭、蒸年糕,取意"年年高"。添買新碗筷,寓意增添人口。做豆腐,借"都福"之諧音,希求全家幸福。買畫,象征"連年有余"。城區居民,以大綠豆為主料,用油炒白菜幫塊、胡蘿卜塊、瘦豬肉塊以及蝦米、木耳等,加豬蹄湯冷卻凝結,做"綠豆菜",象征豐滿吉祥。鄉間農民,多生豆芽菜或用胡蘿卜絲、粉條、菠菜?;蜍据垂5茸?quot;合菜",取意"全家合睦"。豬頭、糖果和海產品等,舊時多為富人享用,現在已為城鄉居民普通年貨。除夕,家家掛年畫,貼春聯。午后,上墳祭祖。傍晚,到街頭"接財神"。入夜,秉燭焚香,燈火通明,人們通夜不眠,稱"守歲"。凌晨五更,吃餃子,辭舊迎新。一般吃用豆腐、粉條和菠菜為餡的素餃子。有的餃子里包上銅錢(現用硬幣),誰吃到就意味著來年發財。此時,家家燈燭輝煌,鞭炮齊鳴,祭天地,祀祖宗,然后,晚輩給長輩叩頭拜年,長輩向晚輩分叩頭錢,稱"壓歲錢"。初一,人們成群結隊,走親串戶,拜年祝福。初二,晚上送年、吃餃子、燒紙、放鞭炮、撤供、收"家堂",表示年過去了。正月十五,亦稱"元宵節"。民間習俗吃糖餡黍米或糯米"元宵",象征全家團圓。正月十四至十六日晚上家家上燈。燈火通明,稱為"收了燈",象征五谷豐登。城鄉舉辦燈會,加以高蹺、旱船等游藝節目以及焰火、爆竹相配合,熱鬧非常。